地道、流利、准确的发音可以使你自如自信地与外国朋友交流,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如何一个月内提高日语口语及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如何一个月内提高日语口语一、敢于克服
地道、流利、准确的发音可以使你自如自信地与外国朋友交流,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如何一个月内提高日语口语及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
如何一个月内提高日语口语
一、敢于克服“开不了口”
其实刚接到面试通知的时候,我有点不知所措,虽然过了N2,N1也只差了十几分,自认为基础不差,但那时我的口语真的很差…
起初,我每天刷日剧、背语法,看一些录制好的教学视频,但没什么用。毕竟在跟教授面试的时候,是一个即时的交流,什么问题都可能出现,反应一定要很自然。所以就要提前准备,要具备过硬的心理素质,敢于开口。
后来我找到一家日语在线学习的网站,叫友达日语,这个网站是实时讲课的,非常注重口语。万事开头难,我记得上第一节外教课的时候,一句也说不出来。但为了对得起自己花的钱,我就得强迫自己开口,事实证明,敢开口之后提高地很快,哈哈。
二、给自己创造一个“语言环境”
参加友达在线学习课程之后,我每天都会利用一个小时的时间,和外教进行一对一地对话练习,让自己专注地置身于纯日语的环境中。由于每次上课都是不同的外教,他们会向我提出不同的问题,这感觉就像每天在和不同的教授进行面试。久而久之我适应了这样的语言环境,等到了真正面试的那天,也觉得和平时上课没什么区别,所以轻松过关!
三、勤于总结
每次上完课,我都会对当天的学习内容进行归纳,把外教提出的各种问题,以及自己上课时脑子卡壳的地方整理下来,再针对问题做一些补充,反复练习。时间久了,脑子里就有了一个知识库。之后上课外教问我什么,就算不是一个百分之百一样的问题,但因为很多内容有关联性,我也能答得很流畅。
举个简单的栗子:外教上课时问过我为什么喜欢日本,而教授面试的时候问我为什么选择来日本留学,这两个问题的答案其实是可以互换的,机智的我当时就是把为什么喜欢日本的原因讲出来,得到了教授的认可。
四、了解日语、日本文化和日本人的生活习惯
了解日本文化在学习日语的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除了平时学习,我也会看日剧,动漫,培养自己的日式思维模式。因为我觉得只学会了语言,如果不了解日本的社会文化,就会缺乏言语的得体性意识,在交际中很容易出差错。
怎样在一个月内提高日语口语
首先,有一个好的声音源。
我们很多同学发音不准恐怕跟当年的日语老师也有关系,他们自己的发音就未必标准。而与外国人对话也未必能改善你的发音,很多外国人口音很重,而你自己有没有辨别能力,盲目的模仿恐怕会学一口南腔北调的口音。试想一个日本人学汉语,老师是个口音很重的山东胶东人,这个日本人的汉语发音就可想而知了。
我大学时有个同学,认识了一个 朋友,天天与这个朋友练口语。一次他在日语角与另一个 人聊天,这个 人非常惊讶,问他是否去过 ,我的同学说没有,这个 人说我的这同学讲日语有明显的伦敦乡村口音。可见一个正确的声音源何等重要。
那么到哪里去找好的声音源呢?学习和纠正单词发音最好的工具就是真人发音版本的电子字典,这里我推荐《卡西欧电子字典》,每个单词都有真人发音。句子的语气和抑扬顿挫的变化当然是电台电视台的播音员发音最标准。
其次,跟读模仿。
就像我们在学习一首新歌一样,一遍遍模仿直到发音与播音员一模一样。而且以后在发音时,也要关掉“自动控制”,有意识地按照正确发音去说去读,直到不用想着发音也标准正确,就达到目的了。我的经验是一般歌唱得好,模仿能力强的同学改善得更快一些,但模仿能力不佳的人通过更长时间的努力也一定能达到一样的效果。
最后,一定要精通假名。否则一个你没见过的词汇你还是不会读。假名的提高并不难,除了可以报班学习之外,也可以自学。
如何在一个月内快速提高日语口语
(一)模仿
模仿是一切语言学习的基础,小孩咿呀学语时也是模仿大人说话时的口音和习惯,在模仿时要注意一定要大声的说出来,但语速不一定要快,可以慢慢的先把音都给发对了,大声说的好处就是能够使口腔肌肉充分活动起来,使表情更加生动,符合外国人的口语表达习惯,改变我们一直以来汉语发音所形成的固有的肌肉运动模式,逐渐适应日语发音的肌肉运动模式,才是真正的模仿。
模仿时还要有时常纠错的意识,这样的模仿练习才不会枯燥、乏味,才是有意义、有目的的模仿,如果是看视频模仿主人公的说话,还要用心揣摩和体会他们的表情和肢体语言所表达的深意。
通过模仿固然能使口语水平有所提升,但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正确的语音、语调也不是短期内的模仿就能达到的,对于习惯于说汉语的人来说,要模仿日本人的说话习惯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这让我想起了,我考普通话的时候。
对于一个湖南人来说,要分清前鼻音、后鼻音、卷舌、平舌真的是件很难的事,当时跟老师学的时候,细化到要把舌头放到口腔的什么位置发出来的音才是正确的,几天下来,我的口腔肌肉就酸疼的不行,所以在模仿时,就算口干舌燥,口腔肌肉酸疼,也别轻易放弃,毕竟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坚持就是胜利!
在模仿视频中的对话或者录音设备的发音时,可以尝试跟读,或者同步进行,这有助于练习口腔肌肉的反应速度,使口腔肌肉和大脑充分协调起来,模仿练习时千万要注意的一点就是不要害羞和不自信,有些人在一个人练习口语时还好。
一到与人交流或者对话时就紧张的说不出话来,这主要还是源于自卑心理,特别是在日语口语水平比自己好的人面前,特别是老外面前,常常会因为不敢说而丧失表达能力,想要学好日语口语,这是必须要客服的障碍!
(二)复述
想要提高日语口语水平,离不开记忆练习,记忆单词、词汇、固定句型、常用表达语句,但记忆练习并不是单纯的要求大家死记硬背,这是最僵硬的学习方法,想要学好日语口语还要讲究一个灵活性,复述,就是一个非常好的自我训练口语水平的方法,更加能够帮助我们记忆单词、词汇和固定句型。
复述一般也讲究两种形式,一种就是在阅读完一篇文章后,用自己的话语复述文章内容;另一种是在听完磁带后复述,第二种明显要难于第一种也高于第一种,因为这种训练方法不仅有助于提升我们的口语能力,对我们听力水平的提高也有很大的帮助。同时,听磁带的方法还有助于我们集中注意力,锻炼我们的记忆能力!
在复述时,也要讲究循序渐进,读一遍或者听一遍复述不出来,可以尝试多读多听,刚刚接触这一学习方法时,可以选一些篇幅较小,陌生词汇较少的文章,故事性较强的文章,比较便于口语复述!
一个月内提高日语口语的方法
1.单词
要想提高日语,有一项内容是万万不可忽视的—单词。
不管你在“听说读写”下了多少苦功夫,只要词汇量少,那便很难有质的进步。所以想要提高日语的第一点便是“背单词”。
背单词有很多方法,根据我的体验,这里给大家简单介绍下三种核心背单词法。
1)阅读记忆
顾名思义,阅读记忆指的是通过阅读日文文章与资料来记忆单词。在阅读过程中,可以按照将生词圈出、反复研读句子、勾画词组、了解替换词汇、搞定熟词辟义的顺序对单词进行记忆。
2)词根、词缀、词源、字母学规律
日语单词中大约有三分之二的单词含有词根词缀,通过词根词缀来记忆可以解决掉大部分单词。通常情况下,一个词的前缀表示肯定、否定、数字以及方向;后缀确定词性;而词根则表示该词的意义。相比之下,词源与字母学规律的记忆更适用于单音节词汇的记忆。
2.阅读
在掌握了一定的词汇量后,大量关于“听说读写”分项提高的练习就可以开始了。
先说阅读部分,很多人经常抱怨看不懂日语文章中的长难句,不理解老外为什么要把如此简单的句子写得如同文言文般晦涩难懂。
归根结底,还是日语语法不够扎实。
因此,大家可以通过精读长难句,从语法而不是单凭语感的角度去分析和翻译的方式短时提高阅读技能。如果发现在分析时有难度,买一本靠谱的语法书回忆一遍初高中语法也不失为一个好方法。与此同时,坚持才是最重要的。给自己定一个目标,每天读几章日文原版小说,或去网站上阅读几篇有意思的日语文章。不要半途而废是学习任何事情最重要的一点。
3.听力
有句话说的好,“得听力者得天下”。在日语学习的过程中,听力极为重要。
常有些朋友向我抱怨,明明每个词单独说都能听懂,为什么合起来成一句或一段就像听天书似的了呢?
显然,还是听的少,对于日文单词的发音不够熟悉。
而最简单粗暴的解决方式就是多听,将平日听音乐K歌的时间省下来,放一放NHK或与自己水平相符的日语听力材料。
如果时间充裕,最好在听完后简单做跟读或听写。以1.2倍速重新播放听力,听完一句模仿语气语调跟读一遍,或是将该句抄写下来。时间久了,你就会发现自己的听力水平奇迹般提高了,而且口语的发音也越来越地道了。
我在这一个月里每天做大量听力跟读练习,从最开始听五分钟日文讲座全程懵逼到现在可以无字幕看耶鲁大学公开课,其中的进步是显而易见的。另外,在听的过程中,要注意日语口语中单词的连读或口语化,避免听错影响理解。
4.口语
如果说“读”和“听”是输入的过程,那么“说”和“写”便是输出的过程。
我身边的很多朋友都渴望能说出一口流利地道的日语,然而每次和外国人交流时,他们总是羞涩地试图用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回答一切。在我看来,口语的进步是需要不断交流的。不去尝试不去说,你的口语水平便永远会停留在原地。
要想提高日语口语,请记住一下几点:
1.不要因为害怕自己说出的日语不标准、中式日语,就不说日语。
2.抓住一切能和老外沟通的机会,在交流后总结反思。
3.将阅读材料读出声,培养口语语感。
4.找几个同样希望提高口语的朋友,尝试日常用日语聊天。
5.用日语问自己几个问题,然后用日文回答并录下来,回放录音听自己的发音以及语法错误,总结改正。
6.看日剧时在有趣的地方停下来,将人物的对话跟读一遍,尽力模仿其语音语调。
7.试着用日语与自己对话,思考时也可以尝试用日文想。
如果你能坚持做到以上几项,口语想不提高都是不可能的。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www.jobimtempo.com/article/117436.html